港人全球最長壽 逾百歲5年倍增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6/07/28 23:30

最後更新: 2016/07/29 13:21

分享:

分享:

港人壽命去年再度冠絕全球,過百歲的人瑞數數目過去5年增1倍。然而,長壽港人「死得遲、卻病得早」,55歲至69歲年齡群過去10年入院增幅最勁。

有醫生分析,不少疾病年輕化,發病後治療的年期亦延長,需要巨額醫療及社會資源照顧,對家庭及社會將構成沉重負擔。

統計處公布2015年本港男女統計數據,去年出生的女性預期平均壽命長達87.3歲,男士則81.2歲,不單較2006年長命多1.8年,同時超越日本女士及男士的預期平均壽命,港人壽命再度冠絕全球。

百歲港人數目亦一直有增無減,100歲或以上港人數目已由2011年中的1900人,增至去年底3800人,5年間百歲老人數目增長一倍。

港人享長壽,但入住公立醫院的人數亦增加,去年分別有40.2萬名女士及33.8萬名男士入住公院,較2006年分別增逾30%及27%;當中更以55歲至59歲、60歲至64歲及65歲至69歲該3個年齡群組入院增幅最多,入院女士增幅介乎82.1%至1.4倍不等,入院男士則51%至91.6%不等。

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資料室

中大老人科教授郭志銳醫生表示,85歲或以上人口增長快,入院比例增屬預期之內,惟55歲年齡群組入院比例同樣急升,或與部分疾病有年輕化趨勢有關,包括肥胖問題。

他說:「早發病就肯定令負擔增加,即使年輕發病,除了有問題器官外,其他器官都可持續運作,但就需要很多資源維持健康。」郭又指,早年發病需長期醫療跟進,不單對家庭經濟負擔大,社會失去勞動力,社會經濟負擔亦構成影響。

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舉例說明:「中風一次,住公院4星期,政府成本達20萬元,加上中風後失去工作能力,需長期服藥醫療,又需聘人照顧,單是頭一年的社會成本,已高達50萬元。」

佘稱,臨床亦見人口老化問題明顯,3/4求診者均達80歲至90歲,而一成半更屬90歲以上,大部分均屬已出現中風、認知障礙症等。他分析,所有人壽命最後的5年,付出的醫療費用佔一生人95%,如不及早好好控制高血壓、膽固醇或糖尿病等高危因素,一旦於年輕時發病,醫療及社會成本負擔極大;如可透過基層醫療,及早做好預防,將發病年齡延後,就可減輕社會成本。

(資料來源:統計處)